无障碍浏览 进入老年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计划总结
索 引 号: 000014349/2020-1332263 是否有效:
发布机构: 发文日期:
名  称: 安顺市商务局2020年一季度工作总结
文  号:
安顺市商务局2020年一季度工作总结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一、指标完成情况

1.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当月增长1.3%,累计下降11.7%,一季度累计增速全省排名第五。其中,批发业当月下降15.1%,累计下降7.3%;零售业当月增长0.7%,累计下降12.1%;住宿业当月下降30.6%,累计下降41.2%;餐饮业当月下降12.9%,累计下降29.0%。

2.外贸进出口:1-2月,我市外贸进出口完成1250万美元,同比下降28.93%。预计一季度完成2000万美元,同比下降-17%。

3.实际利用外资:一季度我市暂无实际利用外资实绩。

4.网络零售额:1-2月,我市网络零售额完成7303.96万元,同比下降206.84%。预计第一季度完成1.32亿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

第一季度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商务厅各项工作安排部署,按照总体目标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提振经济三大攻坚工作,坚持“五个集中”,打好“三场硬仗”。

(一)坚持集中精力抓牢疫情防控。一是成立组织机构,迅速响应形成工作机制。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初期,成立了安顺市商务局抗疫保供领导小组,制定《安顺市商务局关于进一步提升应急保供企业保供能力的通知》《安顺市商务局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商贸领域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预案》,确保商贸领域生活必需品供给稳定。二是实行实时监测,摸清生活必需品详细底数。选取了安顺市17家大型超市和安顺农贸城作为生活必需品零售监测企业,每日对大米、食用油、猪肉等10类生活必需品进行数据监测。三是通畅运输通道,确保生活必需品正常供应。协调公安、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和交通等部门,开辟生活必需品绿色流通通道,确保全市生活必需品运输渠道得以畅通,货物及时供应。四是广泛宣传动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布《致全市商贸流通企业及商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倡议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抗疫前沿阵线,宣传防疫知识,提升群众对疫情的认知度。加强对超市、加油站等场所的日常监管。据不完全统计,1-2月,我市商贸系统超市服务员、快递员、加油站工作人员等超过1000余人参与疫情防控。五是借助电商平台,确保线上线下供应。组织各大型超市、农贸市场、药店等生活必需品供应企业50余家进入电商平台,通过线上下单、线下采购的方式,为群众提供疫情期间线上购物渠道。

(二)坚持集中精力抓紧复工复产。一是明确目标责任,强化服务指导。制定《安顺市商务局关于限上批零住餐与外贸外资企业恢复生产经营指导服务指导工作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人、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建立与县(区)商务部门垂直联系工作机制和当地政府横向联系工作机制,确保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二是加强行业监管,科学防控疫情。制定《安顺市关于强化疫情期间促进商业消费加强市场监管的通知》《安顺商贸行业疫情防控指南》,开通商贸企业复工复产服务热线,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前和营业中疫情防控监管。同时按照行业监管职能,做好复工复产工作中隔离酒店的筛选工作。三是创新消费方式,拓宽销售渠道。组织制定安顺市团餐、保供餐饮企业名单,支持餐饮企业加快创新转型业务。指导餐饮企业转型“中央厨房+线下配送”“无接触餐饮配送”“团餐配送”等经营形式,协调“美团”“饿了么”等外卖运营企业对此类企业进行支持,助力餐饮企业转型升级。

(三)坚持集中精力抓深产销对接。一是着力推动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省、市领导高度重视商务助推产销对接工作。吴强副省长、潘路生副厅长、黄营副厅长、杨健副厅长、吴冰会长等领导先后多次带队赴我市进行调研。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贵州省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方案》工作任务,我局草拟完成《安顺市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方案(初稿)》,待相关行文程序完成后印发实施;我局牵头制定的《关于重组成立安顺黄果树惠农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建议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原则同意,明确由我局牵头,转型重组安顺黄果树惠农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推动我市国有企业转型为农产品流通领域龙头企业;拟在我市平坝区天龙镇天龙村(天龙生猪交易市场)地块规划1000亩建设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目前正在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同步推进西秀区农贸城升级改造工作。二是着力搭建供需平台。2020年元旦春节期间开展了产销对接精准扶贫系列活动和参加各类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7场,累计销售产品1200余万元。3月26日,组织了20余家企业参加“贵州绿色农产品北京运营中心赴安考察座谈会”,多家企业与北京运营中心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三是着力建设销售通道。积极在周边重要城市广州、福州、长沙、贵阳等地建设安顺绿色农产品销售中心。四是着力开展“9+3”挂牌督战县产销对接。2020年3月20日,在紫云县召开2020年安顺·紫云农产品春季产销对接会,为企业争取了多个销售订单。

(四)坚持集中精力抓实消费回暖。一是加大政策支持服务。牵头制定并印发《安顺市关于支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发展若干措施实施指南》;根据省商务厅《支持全省餐饮企业复工营业专属服务方案》开展对餐饮企业的政策服务工作,推动限上企业恢复生产经营。二是实施企业转型指导。成立督促服务专班,明确由主要领导牵头、各分管领导带队赴全市各县(区)开展督促服务工作,指导限上企业积极应对疫情转型经营模式,采取线上促销、无接触配送、满减打折等形式促进消费增长。三是开展重点企业走访服务。为实地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多次赴烟草公司、中石化、中石油等重点企业走访服务,切实做好疫情期间企业经营指导服务工作。四是指导县区出台扶持政策。黄果树旅游区出台了《关于黄果树旅游区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全力支持辖区种养殖业扶贫规范统一采购的通知》,指定限上餐饮企业承担全区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食品供应,帮助企业发展,进一步降低疫情影响。

(五)坚持集中精力抓好对外开放。一是开展外贸外资企

业大走访。2月至3月期间,我局到我市重点外贸外资企业进行集中走访共计100余家(次)。了解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以及今年的外贸外资情况,并向企业宣传政策,鼓励企业做好外贸进出口及外资再投入,并为口罩生产企业办理出口资质9家,签订代理出口协议9家。二是加强对开发区督导服务。做好我市4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摸底,尤其是重点建设项目,做到一周一调度,每周一上报;在省商务厅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各开发区内14户企业上报贵州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项目库;进一步推进开发区“放管服”改革。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步工作打算

当前对商务经济指标影响最大的因素主要是疫情的影响。从社消零方面看,限上餐饮企业多为大中型经营规模,部分企业以经营宴席为主,企业经营成本较高,当前因疫情影响宴席消费需求大幅下降;从外资外贸方面看,外资外贸企业部分人员未能按期返岗,企业复工复产率受影响,部分外贸进出口订单不能按计划交付;企业设备、原材料受物流影响,滞留沿海口岸,导致生产受阻;部分外资外贸企业因外方投资者滞留境外,影响今年外资项目推进和外贸进出口工作。从网络零售额方面看,因疫情影响,我市各大景区2月份未开业,网络零售额权重占比大的旅游电商受到强烈冲击,对网络零售额影响较大,同时我市农产品销售主要还是外销为主,受疫情影响,2月农产品外销数量降幅较大。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省既定目标和今天会议精神,

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深化产销对接。进一步抓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工作,拓展体制内市场销售渠道,助推农产品“七进”;增加本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餐饮企业采购本地农产品比例;拓宽市外市场,重点加强和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重庆等重要目标城市大型批发市场对接,发展订单农业;加大电商上行体系建设。积极利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搭建集分拣加工、冷链物流、重要农产品溯源、宣传推广为一体的电商上行体系,并借助网络直播、社交电商等新兴营销手段助推“安货出山”。

(二)推动社零增长。一是科学测算增速差额,力争二季度实现社零总额增速扭负为正。二是强化对企业的服务调度,对重点企业、零报企业及做好一对一的重点服务工作,摸清核实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经营困难。三是加强疫情期间企业复工指导工作,确保企业尽快恢复经营。四是开展一定规模的促销活动,提升消费动力。五是重点打造旅游特色餐饮街区,开展“十大美食”“十大旅游商品”评选工作,积极推进安顺经开区“一个人的安顺”和主城区美食餐饮项目。

(三)扩大外贸总量。一是做好重点外贸进出口企业及今年有进出口订单的企业(如口罩等医疗物资出口企业)服务工作,持续推动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二是做好数据回流工作。加大走访调研力度,宣传我市外贸政策,帮助企业理顺进出口流程,为企业做好服务,力争将数据留在安顺。三是挖掘外贸新的增长精准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外贸企业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顺利完成外贸订单。

(四)促进外资提质。一是借助省商务厅打造的重点平台、展会,组织开发区精准参与招商对接活动,尤其是加强外资主导产业的上下游产业招商。二是加强对外资企业靠前服务,及时准确掌握现有外资企业再投资动向。

(五)加强电商推广。一是借助阿里巴巴、京东等优质电商平台,重点做好名特优产品网络销售工作,鼓励企业运用视频、直播推广方式开展网络销售;二是大力开展旅游宣传推广,拉动旅游电商发展;三是鼓励城市服务电商结合“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方式继续做好生活必需品配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