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进入老年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计划总结
索 引 号: 000014349/2025-730921 是否有效:
发布机构: 发文日期:
名  称: 安顺市商务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打算
文  号:
安顺市商务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打算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安顺市商务局2024年工作总结

及2025年工作打算

一、2024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围绕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全力拓展消费空间。

2024年组织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获得上级补贴1.338亿元;组织“瀑乡安顺·扶商惠民”系列促消费活动320场,开展以旧换新、优质酱酒联动活动拉动汽车、家电、家居消费约2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3.8%,位列全省第3位,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增长3.8%,位列全省第3位。已成功培育70户(含贵安新区9户)高质量成长型批零住餐企业上限入库,超额完成30户。

(二)围绕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依托安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秀经济开发区、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航空及装备制造业方向,紧盯外经贸提质增效目标,成功申报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我市以综合评审得分第一名的成绩被认定为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航空及装备制造业)争取3984万元中央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项目资金(第二批),用于支持黎阳、安大、新安、风雷、龙飞五户航天航空产业企业与贵安新区海关共同指导黎阳国际、安大锻造获得海关AEO高级认证(全省共12家,贵阳10家、安顺2家),持续扩大航天航空外贸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2024年1-12月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2.5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0.46%,增速位列全省第八;2024年我市实际使用外资完成5568万元,增速192.31%,连续两年排位全省第二

(三)围绕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完善商贸基础设施。

深入实施电商“十百千万”工程,新增省级电商示范基地3个、电商示范企业及团队152024年全市完成网络零售额66.54亿元,同比增速67.57%,增速位列全省第2。扎实推进商业体系打造,助推我市商圈建设;争取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项目1322.79万中央服务业资金用于增强乡镇商业的集聚效应和村级商业便民服务能力,对普定县、关岭县9个乡镇农贸市场实施改造升级;今年全市共培育3个市级夜间消费聚集区,分别为历史文化街区、顾府街、关岭美食街,已向省厅申报省级夜间经济聚集区;推进我市国家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0个试点社区顺利通过省级评估考核。

(四)围绕政策动向和资金投向,全力打好争资争项主动战。

截至目前,我局发挥工作主观能动性,积极“进京跑部”“跑厅入处”,已争取到中央服务业发展、省级商务发展、外经贸发展等资金共计7716.85万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024年任务数为7500万元)。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居民消费方面。一是安顺居民常住人口少,总体消费能力较弱。我市消费增长对旅游旺季游客消费及外出务工人员春节返乡消费依赖性较大。二是受上下游行业影响较大,如金属材料类行业受房地产行业影响,销售额同比下降;又如新能源汽车消费增加,导致燃油车、石油及其相关行业销售额增速放缓。三是居民收入存在一定影响。根据消费券使用情况来看,目前我市居民消费主要集中体现在刚需消费,如加油、购置生活必须用品、食物等,对于非必需品的促销,拉动消费较弱。

开放型经济方面。一是外贸产业基本以航空及装备制造业为主。我市骨干企业黎阳国际、安大公司的原材料进口总量下降。今年初,受波音公司舱门事件影响,全球供应商均被要求推迟订单交付时间,导致两家企业的原材料进口相应减少。二是当前国际形势紧张,全球贸易摩擦不断,导致国际市场需求不稳定,部分企业出现订单减少的情况,一些外资企业在投资决策时更加谨慎。汇率波动也影响了外资企业的投资收益预期,对我市的外资引进和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2025年工作打算

2025年,全市商务系统聚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以及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安排,紧紧围绕“两城三基地”战略部署,按照“外贸围着建设贵州航空产业城干,内贸围着打造一流旅游城市转”的总体工作思路扎实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大力提振消费。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2025年经济工作必须抓的9项重点任务,积极谋划我市消费促进工作。重点围绕建设一流旅游城市工作目标,持续打造“消费+旅游”新名片。通过举办安顺美食评选、美食音乐会、农特产品展销会、特色旅游餐饮授牌等系列活动,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安顺特色饮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菜品,形成具有安顺特色、地方特点美食品牌,引领餐饮行业快速发展;按照以商促旅、以旅促商,商旅融合发展的思路,结合安顺旅游特色,突出安顺美食、农产品等重点旅游商品,持续组织开展好“瀑乡安顺•扶商惠民”系列消费促进活动300场以上;聚焦夜间经济、商圈、步行街等商业业态工作,以历史文化街区为重点,充分挖掘旅游城市夜间消费新动能;进一步强化批零住餐市场主体培育上限入库,2025年确保完成高质量成长型批零住餐企业上限入库40户以上。

    二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围绕建设贵州航空产业城战略部署,稳外贸、稳外资。充分发挥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作用,借助基地虹吸能力,促进产业升级,推动我市航空外贸企业发展持续聚焦航空产业、装备制造业及短链轻工开展外向型企业招商引资工作,为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力争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全力做好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工作,全力支持企业争取中央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工作项目资金,推动我市重点航空产业及装备制造业扩能提产2025年力争完成外贸进出口额13.65亿元,同比增长5%左右。

三是围绕“双提升”工作,推动美食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升餐饮、住宿业整体服务水平。2025年打造2条特色美食街,推出以历史文化街区、顾府街为主的特色美食精品旅游路线,中心城区升级打造2条特色美食街区(西秀区、安顺经开区各1条)。引进1-2家省内外知名连锁餐饮品牌入驻主城区,推进企业连锁经营持续举办安顺美食评选系列活动,评选出一批知名黔菜、名优小吃和名宴;打造“屯味六百年”抖音、视频号、小红书、快手、微博账号,举办“安顺美食进羊城”等活动,宣传推广安顺美食;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优化住宿业经营环境,增强行业自律意识;推出多类型的住宿产品,丰富住宿产品供给,改善住宿品质,让游客住得舒心。2025年,力争全市酒店(民宿)达到1350家,总床位数91000个

    四是围绕“走出去+请进来”,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力争每个县(区)新引进1-2个国际、国内知名品牌连锁酒店及管理公司投资、托管,提升住宿业经营管理水平,借助进博会、广博会等各类展会平台、经贸交流活动,培育引进一批商贸龙头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外贸平台公司及服贸企业。通过领导干部带头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等方式,聚焦开放型经济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加强与工商、税务、外汇等部门横向联系,在企业工商注册、备案管理、外汇账户办理等方面推进“一站式”服务,提高服务外贸外资工作水平。

五是围绕稳定大局全力守住安全底线按照“三管三必须”工作要求,加大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使用省商务厅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组织开展商务领域安全生产培训、演练、检查督查等工作;强化行业管理基础,督促各县(区)商务主管部门将安全生产纳入日常学习培训内容,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提高商务系统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全市商务领域安全稳定。